网站首页 > 两江简报 > 最新资讯

重庆水投大足玉滩水库: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党报头条)

2022-01-21 16:15:30 渝湖牌水库鱼 阅读

近日,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网、中国食品安全网、党报头条网等多家媒体受邀到大足区玉滩水库,对重庆水投集团渝湖牌水库渔近年来在“发展生态渔业 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深度报道。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乡村振兴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而制定的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为了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重庆水投玉滩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通过组建“1+4”养鱼专业合作社模式让利于民,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为助力重庆区县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悉,国家“三江禁渔”政策出台之后,重庆水投在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委、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的倾力支持下,在大足区委、区府及区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生态养鱼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带动玉滩水库“1+4”养鱼专业合作社喜获丰收。2021年,合作社达成“乡村产业振兴、品牌富农惠农”总人口700余户、3000余人、渔业收入800余万元、渔业利润400余万元、移民每股分红4500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库区移民搬迁目标。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宜居宜业库区生态

玉滩水库工程是重庆市西部供水的骨干水源项目,为大(二)型水利工程,总库容为1.496亿m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65k㎡,工程由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组成,枢纽工程由主坝、7座副坝、溢洪道、左右岸引水隧洞及枢纽泵站组成。库区淹没涉及龙水、珠溪、三驱、宝兴等四个乡镇,水库主要任务为灌溉、供水等。

据玉滩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地处较为偏远的农村山区,在水库改造之前,库区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很落后,基本都是泥巴路,很多路段汽车根本不能通行。我们进村去做征地拆迁工作只能骑摩托车或者徒步前往,条件非常艰苦。”村民蓝家春也表示,“我家就是在库区边上,以前路况也很差。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满地都是泥水,又湿又滑,我们出门干活得穿防滑雨鞋才行。”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2008年12月玉滩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同时,着力整改道路交通设施,修建了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2012年工程竣工后,周边四个乡镇的库区村寨都实现了主干道“村村通”,便民道路“户户通”,实实在在的改善了道路基础设施。村民李章成感慨到,“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条件会变得这么好。现在我们的道路硬化了,路边还种上树和花,路灯也亮起来了。还真有点旅游城市的感觉!”

据玉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有效改善水库水质,库区合作社成立后,便以“生产绿色水产品为特色、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为目标,严控鱼种投放密度,完全依靠湖内的天然生物饵料,利用鱼类的下行效应,将有害藻类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鱼产品。通过“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模式,充分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中浮游生物,起到降解水中氨氮、总磷、硫化物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对保护和改善水质状况起到积极作用。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重大影响。玉滩公司在玉滩水库改造时,通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水库水质,使得周边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构筑起了一条宜居宜业的完整库区生态链条,为库区移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提供就业岗位,打造惠农增收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关键。玉滩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库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据介绍,玉滩水库有着宽阔的水面、优质的水源以及库区移民丰富的养捕鱼经验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加之大足区委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6年,在重庆市大足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玉滩公司与库区4个乡镇的移民建立了“1+4”养鱼专业合作社(“1+4”,即1玉滩公司,4龙水、珠溪、三驱、宝兴四个乡镇),开展玉滩水库生态养殖。合作社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共吸纳了库区搬迁移民、渔民700户,初始资金每股2000元共计140万元启动运行,由理事会按照公司章程履行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职责。玉滩公司提供生态养殖场所享有合作社20%权益,不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不承担亏损风险。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合作社分社则由库区淹没涉及的4个乡镇移民出资入股分别成立,4个合作分社推举理事会成员,并选举产生联合社经营班子成员,在区农委、水务、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所属乡镇监督指导下运行。合作社根据章程选举产生由3人组成的理事会及1名执行监事,理事会负责整个合作社的生产运营。合作社成立六年来,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同时寻求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创新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上实行“投入采购公开、运行成本公开、销售收益公开”的“三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渔业捕捞上实行“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网具”的“三统一”制度,有计划实施生态渔捕捞。同时通过采取争取后扶项目进行鱼苗投放,加强合作社财务、人员及库面管理,成鱼售卖引入“价高者得”的竞争机制等经营手段,从建社当年亏损100余万元到如今盈余300余万元且每年实现了向股民分红。

据介绍,合作社成立6年多以来,为库区移民提供了70余个就业岗位,很多股民进入合作社,成为了工作人员。同时,在库区巡逻队中,有30%多的人员都是库区移民。这大大解决了库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当地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合作社股民蓝家春表示,“以前库区改造,把我的房子和土地淹没了。我们没有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只知道喝茶打麻将,生活很不规律也容易到处生事。合作社成立后,我第一批入股进来,还给我提供了工作岗位。现在我有正式干了,收入也增加了,今年我们分红有4500多元,生活都有了新的动力了。”

康忠海以前是库区一名地道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业。合作社成立后,他第一个响应号召入股,现在已经成为了合作社的股东。家庭收入从最开始的不到40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将近十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渔民到移民,从股民到股东,康忠海的变化就是整个库区移民的缩影。股民李章成激动地告诉我们,“合作社成立真的太好了!”

创新工作方法,建设谦和好礼文明乡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只有用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聚力,才能留得住乡情乡韵,让乡村振兴在广袤的农村落地生根。

据介绍,在玉滩水库改造前,库区里大小的捕鱼船只多达500余只,时有扯皮闹事的事情发生;库区改造时,涉及拆迁搬迁的居民上访闹事,也出现过许多不文明行为。拆迁户李章成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上访情境。他们村有一名退休教师经常到区里、市里,甚至到北京去上访,给库区改造工作造成很大阻碍;库区改造完成后,也经常出现多处偷捕、偷钓行为,每年都要损失10—20万斤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玉滩公司在大足区农委、水务局、畜牧局、移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立了“1+4”专业合作社,让移民变股民,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增殖放流及相关项目扶持,有效开展库区移民后扶,增加了移民收入、改善了移民生活水平。如今,水库累计捕鱼60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400余万元,实现股民每股分红12200元。同时解决了7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库区移民安居乐业,基本杜绝了上访、群体事件等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玉滩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防止过多的偷捕偷钓,我们联合区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同时政府也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宣传,现在偷捕偷钓的行为已经很少发生了。”

“以前像我这样的无业游民比较多,邻里关系较差,家庭争吵也较多。合作社成立后,我们都有事做了、有收入了,邻里之间再也没有争吵过,家庭也变得很和睦。”一位入股渔民表示。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图片

此外,玉滩公司正抢抓长江十年禁捕期带来的渔业市场缺口,大力发展生态鱼养殖来丰富市民菜篮子、肉盘子。同时,依托重庆水投集团“渝湖牌水库鱼”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成鱼价值。玉滩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养鱼,探索出了一条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库区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致富”道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